第129章 何为仁,何为贤?_大秦:神话修仙,从吕氏姐妹开始
一起成功 > 大秦:神话修仙,从吕氏姐妹开始 > 第129章 何为仁,何为贤?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29章 何为仁,何为贤?

  第129章何为仁,何为贤?

  “先生尽管去做,政定当全力支持!”

  嬴政顿时明白了赵辰的意思,这是打算组建自己的势力啊。

  大秦帝国内,存在着诸多的能人贤士,这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  而想要将之利用起来,并不简单。

  更何况,人才众多,发挥空间的地方,却显然不会太多。

  仙府势力的存在,虽然是诞生在大秦帝国,但其不会归于嬴政统辖,而是属于赵辰一人的。

  在大秦帝国招收有修仙天赋的天才,从而让其能够在天外天有崛起的机会。

  既可以,让仙府势力发展壮大,给赵辰带来不少的修炼资源。

  又可以,给在天外天开疆扩土的大秦皇朝提供不少的强者。

  这些事情,嬴政早就已经是预料到了。

  因此,他有现在的态度,似乎也很正常。

  “有陛下的支持,那么我就可以放宽心了。”

  赵辰对于其反应,倒是没有任何的意外。

  对方若是很在意此事,并且耿耿于怀,那就不会是始皇帝嬴政了!

  更何况,仙府势力的出现,给大秦也有不少的好处,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!

  会有什么样的弊端,那就不是眼下所需要考虑的事情了。

  “我大秦,本就因先生而继续延续,更有希望在天外天建立不朽皇朝的伟大基业!”

  嬴政神色严肃,十分郑重地说道:“先生,完全没有必要顾及到我,只要有利于大秦,皆可为!”

  鲜明的态度,尽最大的支持。

  他非常的清楚情况,自然也就不会多想什么。

  就算是有所谗言的发生,他也知道该如何做决定。

  毕竟,大秦帝国在对方的眼中,完全没有插手的必要。

  任其毁灭与否,与先生有什么关系呢?

  想要组建,比之于大秦强盛万倍的帝国,甚至是不朽皇朝,也是轻而易举!

  大秦需要的是赵辰这位先生,而不是赵辰需要大秦!

  这其中的差距,嬴政非常清楚。

  他,绝对不会允许,有人打着为大秦好的名义,来针对面前的先生。

  毕竟,针对面前的先生,也是在针对大秦帝国的现在与未来!

  “有陛下之言,我很欣慰了。”

  赵辰还是有些满足的,至少他清楚嬴政的为人,不会卸磨杀驴。

  对方也足够的理智,雄才大略,清楚洞悉本质。

  知晓大秦需要的是他,而不是他需要的大秦。

  “先生,我听闻扶苏在城内,成立了什么举贤堂。”

  嬴政皱了皱眉头,对于此行为,说实在的,有些不满意。

  这般举动,看似是招揽天下人才到咸阳。

  可实际上,却有触及到一些大秦权力的底线。

  以扶苏的身份与地位,很难保证这些来的人,可以信任。

  若是,这些心怀不轨的人,最后进入到大秦众多官位上,那该带来多大的威胁。

  最重要的一点,还是任用能人贤士,都是有着标准的流程。

  任免官吏的权力,集中在嬴政这位大秦始皇帝手中。

  谁都来上举贤堂之举,无疑会影响到正常的选拔,从而耽误大秦帝国各地官吏的水准。

  参差不齐的官吏,在治理地方的时候,无疑会埋下不少的隐患弊端。

  还有一点,那就是嬴政不认为扶苏的眼光多好。

  很有可能,举贤堂招揽到的所谓能人贤士,大多都是虚名贪权之辈,根本没有什么真才实学。

  请访问最新地址能人贤士,根本没有统一的标准,本质上就是引得彼此大打出手,从而针锋相对。

  到时候这咸阳城,必定会乱哄哄的。

  秩序方面,也会受到影响。

  无法对这些人妥善安排,事后回到大秦帝国各地,稍有不慎,也就会出现隐患。

  甚至,不乏仰慕而来,失落而去,以至于心生怨恨之辈,以此来抨击大秦帝国的统治,试图动摇帝国根基,煽动民心来造反。

  种种情况,都需要考虑到。

  嬴政之前就有些不满,现在更是心生怒火。

  在他前脚离开巡游,这扶苏后脚就开始举贤。

  很难说,没有其他的意思存在。

  就算扶苏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那些试图站队,以押宝下一任大秦皇帝的文官武将,还有官吏等人,也会推动着这个事情,朝着想要的方向发展。

  嬴政有时候,对于扶苏这个长公子,也是很头疼。

  对方以为这些人,真的是单纯的认为其贤能仁义才会来的吗?

  那显然不是!

  嬴政不觉得扶苏脑子笨,只是认为其在这方面的嗅觉,不够灵敏。

  在他的指点敲打之下,又想得太多,以至于彼此之间反而隐隐有站到对立面的趋势。

  扶苏代表着百姓,而他代表着大秦权力。

  这本来是统一结合的,却在逐渐的划分出来,让嬴政恼怒不已。

  “不如,先生就与扶苏的举贤堂争一争!”

  嬴政很想要打击扶苏自以为是的想法,也是冷哼道:

  “贤能之才,何为贤?”

  本质上,贤是没有标准的。

  而往往,这种贤,会被理解为能力方面的优越。

  殊不知啊,走了歪路和歧路!

  曾经有诸侯国,立储君者,以贤为标准。

  最后的结果,就是皇室子弟凋零。

  手上沾满了鲜血的“贤者”,坐上了国君之位。

  却开了一个足够血腥的先例,使得往后难以为继,国不将国!

  嬴政恼怒不已,想要让扶苏清醒清醒,也让那些投机者知晓,不是谁都能够对大秦以后的储君由谁来做,而指手画脚的!

  “仁义、贤能,这等名声似乎很好。”

  赵辰知晓嬴政的意思,也是淡淡地说道:

  “可被如此定义的人,终将为此而畏手畏脚,以至于自缚身心,成为旁人言语中的傀儡。”

  仁义与贤能,并不是靠说出来的。

  一个人,常年做好事,却因一件小事没有处理妥当,而变成了坏事,就像是一张白纸之上,出现了黑点,往往会被人所注意,以此来对其抨击和攻击。

  而一个坏人,却因做了一件好事,得到了大量的赞誉,认为其浪子回头金不换。

  在赵辰印象中,一些皇帝在位期间,数次经历对外作战,取得不俗的战功,让国家为之繁荣富强,百姓安居乐业,最后取得了仁的历史评价。

  有些皇帝,也如此做,却反而得到了“暴君”的评价。

  难道,这些都是虚假的吗?

  扶苏本身乃是大秦长公子,注定了其不应该被仁义贤能的评价所束缚。

  一旦被束缚,并且自身也无法挣脱,那最后也将会因此而付出代价。

  大秦皇帝,本应该主宰其他人的生死,却被仁义贤能的虚名束缚手脚。

  这种情况下,想要治理好国家,给百姓带来足够美好的生活,谈何容易?

  赵辰微微拱手,朝着嬴政笑道:

  “不如,就让扶苏去见识一下何为仁义贤能吧!”

  请访问最新地址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qcg9.cc。一起成功手机版:https://m.yqcg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